近年来,玉溪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引进来、留下来、富起来、乐起来”的思路和目标,积极构建开放包容、融荣共居的互相嵌入式城市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推动玉溪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扩路搭桥引进来
一是政策引路。成立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将民族工作纳入其中统筹谋划,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放开城镇地区合法稳定住户户口迁移条件,率先落实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业务,实现城镇地区落户“零门槛”。被列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城市试点和全国重点联系城市。二是就业引人。制定《玉溪市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建立709个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采取“点对点”“一站式”输送等方式组织化促进转移就业,推进各民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2022年劳动力转移就业73.6万人次。三是发展引变。实施“兴玉英才支持计划”,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100强名单;实施“双百”城市和“双十”县城战略,中心城市面积从55.6平方公里扩展到75.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81%,居全省第二。通过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条件,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玉溪之变”中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建立保障留下来
一是强化安居保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全面推进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探索实践玉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共建共享经验”;二是强化就学保障。坚持平等对待,优化招生入学政策,以户口和实际居住地为主的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机制,五年来新增学前学位3780个、中小学学位7951个;三是强化就医保障。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网上办跨省通”,医疗保险缴纳和费用报销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持续加大城镇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四是强化基础保障。坚持同城同权,积极争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试点,率先取消城乡低保二元结构,保障农村入城困难群众与城市困难群众享受同等标准的救助。
共促发展富起来
一是抓实就业培训。以“校企联合、校地联合”免费加补贴的方式开展“订单培训”,2022年,全市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就业培训17.416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切实让各民族入城群众找到生存和发展的位置。二是强化创业服务。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登记限制,加快创业平台建设,培育众创空间,打造青花街、淘宝街等多条夜市经济商业街区,降低流动人口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创新推出全省首个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出101种金融产品,发放131.26亿元的担保贷款,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贷款支持政策。三是推进共同富裕。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构建三个千亿级和七个百亿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基地化,以产城融合发展促进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不断夯实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
融荣共居乐起来
一是当好民族政策的宣讲者。抓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制定并广泛宣传好玉溪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城市社区文化氛围,引导各民族群众积极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建设者。二是当好促融活动的组织者。配齐建好老年人活动室、妇女之家等40类服务场地,满足居民多元化活动需求,定期组织“我们的节日”等群众交流联谊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从环境的互嵌到心理的互嵌,不断增强社区和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三是当好互嵌生活的服务者。加快推进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中心等18项标杆工程建设,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荣获“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建立“社区吹哨单位报到”机制,全市1091个单位31674名党员深入7374个网格,开展组团式、菜单式、专业化、智慧化、红色代办“五大服务行动”。统筹布局老年人幸福食堂、社区托幼机构等服务设施,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享城市幸福生活。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