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尽心竭力稳增长、强基础、战贫困、抗疫情、保稳定、惠民生,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乐业安居,谱写了一曲奋进、平安、和谐的新乐章。
“全方位”统筹 完善社会治理“新体系”
宾川县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组织开展“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市场”“平安家庭”等平安建设活动,落实“一村一辅警”“一校一警”等工作机制。强化政府社会治理职能,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
建立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机制,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机制。目前,全县共有网格6378个、网格员6870人。全县10个乡镇成立了社会服务站,常态化开展走访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101个巾帼志愿服务队、4个普法志愿服务队,适时组织开展扶贫帮困、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文明和谐。
“全场景”治理 织密社会治理“新网格”
织密维护政治安全网。宾川县境内居住着汉、白、彝、傈僳、苗、拉祜等39个民族,有来自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的归侨。近年来,宾川县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地方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专项维稳工作,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完成了县级“三中心”建设和10个乡镇、92个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三见一安”(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民心)工程,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1700万元建成宾川县视频图像大数据智能应用系统,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共享化建设助推全县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命案防控工作体系,开展家庭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家庭建立一户一包保方案和工作专班,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县、乡镇两级均成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及诉前调解中心,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织密公共安全处置网。全县92个村(社区)与乡镇、县两级综治信息平台全面联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基层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法律素质。探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利用“技防”辅助“人防”实现精准管控,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构建起动态化、立体化、精细化的物业小区公共安全监管及风险防控体系。
织密网络安全防范网。以净网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涉网违法犯罪,落实重点网民管理,确保网络空间清朗。切实做好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工作,实现舆情发现研判处置一体化,妥善处置各类敏感热点舆情。
“全链条”提升 凸显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宾川县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民心导向,突出“自治强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五治融合”在基层落地落实。
鸡足山镇建成了“数字化+智能广播+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多元化平台”的“智慧乡镇”;乔甸镇新庄村以红色基因弘扬传承为魂推动“五治”融合,大椿树村探索出“清工结账”制度,有效破解“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增强村民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平川镇盘谷村以户为单位,实行村民积分制管理,不断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引导村民向好向善。
结合鸡足山风景区外来人员多、宗教人员多的特点,鸡足山镇设立了“鸡足山镇涉旅纠纷调解室”“鸡足山镇涉宗教纠纷调解室”;结合宾川归侨、侨眷多的特点,三个华侨社区设立了“涉侨调解室”;结合少数民族汉语知识相对欠缺的特点,钟英乡开展“法律文化双语教学”,拉乌乡实施普通话、彝族话双语广播“布谷鸟”工程;大营镇组织文化工作者用白族大本曲传唱法治、平安建设、疫情防控等知识。
作者:秦蒙琳 叶勇 陈世勇 吴华
来源:云南网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