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3月6日,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小坝社区在“家”文化广场举行了首次升国旗仪式,并与33家社区签订了探索“中国式幸福平安社区”,创建“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跨区域大联盟”共建协议书。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爱国热情
上午9:30分,伴随着高亢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小坝“家”文化广场上,辖区内党员、警察、城管、医生、退役军人、学生、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及公共单位代表200余人面向五星红旗齐唱国歌,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浓厚的爱国之情在每个人的胸中久久回荡。
“这次升旗仪式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与使命,明白了肩上承担的责任。社区还对升旗仪式进行全程直播,让各族群众线上线下共同感受这庄严时刻,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一位党员激动地说,“看到祖国越来越好,我的内心十分自豪。”
升旗仪式结束后,社区进行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宣誓,与会人员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
小坝社区党委书记苏琼芬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社区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以自身实际行动服务社区的每一位居民群众。
本次开展的升国旗仪式及民族团结誓词碑宣誓活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行动。活动激励社区各族群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工作状态,为小坝社区探索“中国式幸福平安社区”、创建“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中国式幸福平安社区”创建工作
“在探索‘中国式幸福平安社区’的工作中,小坝社区在党建引领下,以"家文化"为切入点,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探索有效的‘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探索具有小坝特点、边疆特色、民族特色的‘小坝路径’,创建幸福平安社区。”小坝社区白林子介绍,近年来小坝社区为提高服务水平,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坝社区的"家"文化是一个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样板,社区围绕传统中国文化记忆以"家"为主题划分了六大区域,打造居民共治、共管、共享的社会共同体。
六大区域分别是服务之家、回忆之家、团结之家、非遗之家、文化之家、学习之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服务之家、非遗之家、团结之家。
“服务之家”是集苏琼芬"名书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人大代表之家、协商之家、民族一亲家工作站为一体的服务之家平台。通过搭建平台,让各类专业人士参与社区议事,解决社区居民的一些"烦心事、揪心事"。
"非遗之家"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目前,小坝社区已与昆明市7名非遗传承人签订了"非遗大师入驻社区"合约,双方就非遗技艺传授、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团结之家”里陈列着少数民族服饰、书籍、乐器、生活用具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件,展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精妙,也进一步展示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
创建“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跨区域大联盟”
当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小坝社区特邀社区法律顾问——民启律师事务所周文忠主任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宏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专题宣讲。魏宏表示,云南各族群众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坚定不移跟党走,爱国奉献守边疆,团结奋斗建家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
会上,来自昆明、曲靖、楚雄、大理四州市的各社区党委书记与小坝社区共同签署“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跨区域大联盟共建协议书”。共建内容涉及到机制体系联建、基层组织联建、队伍建设联抓、重点工作联动、品牌形象联树等五大内容。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城市民族工作处负责人表示,现场34个社区的书记签订共建协议书,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以"区域联动、常态协作、信息互通、密切配合"为原则,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创新推进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共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下一步,还要加强各社区交流互通、合作共建,探索基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要持续扩大跨区域联盟范围,让更多社区加入到联盟,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作者:高燕)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