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工作既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普洱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深做细做实城市民族工作,帮助社区各族群众提高技能、搭建平台、提供项目支持、拓展市场、完善服务等,努力实现社区群众增加收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社区,不断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曼连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倒生根社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区;兰花社区打造“智慧、书香、文明、幸福”社区……自《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普洱市思茅区全面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曼连社区:发展集体经济让群众增收致富更团结
南屏镇曼连社区秉持“抓好党建引领助推城市发展,带动集体和群众共同发展”的理念,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探索“造血强基”助推发展的新路子带领村组转型发展,全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曼连社区党委书记尚华介绍,社区以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先后成立了物业公司、消杀公司、蔬菜配送公司、招投标公司等,为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临时就业每年约1200人次,每年直接或间接帮助居民增收达数十万元。通过利用社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实施征地拆迁和闲置土地开发,使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壮大。
倒生根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区更和谐
倒生根社区党委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为指导,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让社区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共享创建成果。
自2016年起,倒生根社区创新开展“心愿树”解民忧活动。社区办公区的院子里栽着一棵榕树,树枝和叶片上挂满了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卡片,卡片上写着一些居民的小小心愿:我想要一个书包、我想要一本书、我想要一个高压锅、我想要一袋大米、我想要一桶油……这些心愿小卡片还写着诉求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登记后,根据实际情况让社区在职党员和到社区服务的其他单位党员、志愿者认领,有的一次性认领两三个,帮助居民实现一个个微心愿。截至今年10月底,共为辖区居民实现了18000多个小心愿,受益居民达36000多人。
“通过微心愿活动的开展,社区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贴心,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具体体现,居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倒生根社区党委书记李亚玲说。
兰花社区:智慧、书香、文明、幸福社区更满意
兰花社区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智慧、书香、文明、幸福”社区。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兰花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把民族工作纳入社区重点工作。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范化管理。同时,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在小区建立少数民族图书阅览角、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宣传长廊,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文化,引领社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兰花社区还坚持以扛实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工作职责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辖区实际划分了4级网格,确保每个小区信息完整,做到重点户一目了然,在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缩减业务窗口,增设等候、休闲区域,配套自助茶饮、图书借阅、手机充电等亲民便民服务。与企业开展联创共建活动,文创、书店、茶咖等企业入驻社区共创空间,进一步延伸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组织传统民族体育运动、民族舞蹈表演、民歌对唱等活动,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得以传承;协助居民组建各类兴趣协会、行业协会11个,为其提供活动场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结合端午、中秋等节假日,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晚会、活动,居民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同时,紧贴各族居民所想所盼,建立多种服务类别的志愿服务队伍,如爱心妈妈、敬老助残、夕阳红调解等,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各族居民情况,用心用情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党建联体、监督联体、就业联体、公益联体”的抱团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下一步,普洱市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的形式和内容,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来源:民族时报,普洱市委统战部供稿)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