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再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3年1月17日18:35:37西双版纳州再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已关闭评论
广告也精彩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居,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地方。1月11日,国家民委命名了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西双版纳州成为云南省首个被继续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紧扣“建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和现代化口岸城市”目标定位,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成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实走深。

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西双版纳州坚持把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命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组建研究团队,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立足实际,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新一轮创建工作列入州(县)“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制定了20余份文件。建立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创”机制,进一步激发创建活力,提升创建合力。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纳入全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雨林英才”工程,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西双版纳州再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突出抓好“思想引领”“中华文化视觉形象融入”“分众化宣传教育”“微细胞”四大行动,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在铁路沿线、边境一线深入开展“红旗飘飘”、国门党建工程,建设一批国门学校,广泛实施“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主题活动。依托学习强国、云岭先锋、“党课开讲啦”等平台以及13个州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34个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培训班、“万名党员进党校”必修内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基诺族等5个“直过民族”聚居区、69个边境村(社区)和学校为重点,实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程,建成省级以上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136所。聚合各方面资源,融汇多方面元素,建成1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街道、广场、公园)。利用大型广告牌、宣传栏、灯标灯箱、文化墙、出租车显示屏等设置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推出具有孔雀、大象、雨林元素的陶器、油纸伞、民族服饰等一批文创产品,设计发放抽纸、水杯、台历、手提袋、扇子等“五小”宣传品10万余份,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使中华民族大家庭理念深入人心。

西双版纳州再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借助“沪滇合作”平台,西双版纳州与上海松江等9地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在就业帮扶、产业扶持、教学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推进各民族跨区域双向流动。启动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各民族互嵌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成立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建成州古籍保护中心、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和33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等,傣族慢轮制陶、基诺大鼓舞23个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省级名录,推出《西双版纳的黎明》《行走的贝叶》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依托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优势,打造中老缅泰“四国九方”跨境旅游合作平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和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西双版纳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在全省率先成立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13家景区构成的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景区联盟,组建由学校、企业、医院等5大领域64家单位构成的跨行业创建联盟,5个集体、7名个人受到国务院、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9家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72个示范点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42个示范点成为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形成“以点串线、连线成面”的创建格局。

 西双版纳州再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提升边疆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西双版纳州用好自治州立法权,先后出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及14个单行条例。完善“州县乡村”四级法律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八进”活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法治化具体化,有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强基层党建、固千里边疆”工程,建成县乡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4539个网格共配备网格员4661名,民族团结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选派强边固防工作队,在56个抵边村、259个小组开展“五有五无”创建活动,日均投入1.7万人,日夜驻守在966.3公里的边境线上,构筑起疫情防控、边境管控的铜墙铁壁。认真落实省、州、县、乡四级同步监测监管机制,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加强现代文明实践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创文、创卫、创平安、创双拥深度融合。景洪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省级卫生城市”实现县市全覆盖,勐海县、勐腊县成为第十届“全省双拥模范城”,涌现出全国最美公务员玉喃溜、全国道德模范周琼、全国最美家庭朱黎家庭、中国好人单西云等先进典型,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西双版纳州再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西双版纳州把培育产业、稳边富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治本之策,打造了“一村一品”示范村67个,建立专业合作社2640个,形成了290个新型经营主体与1.7万脱贫户的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启动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和48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建设了打洛村等一批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示范村。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力,文旅康养、普洱茶、天然橡胶、现代农业四个重点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借助中老铁路开通契机,加快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发展实现换档加速,经济总量从2019年的568亿元增至2021年的676亿元。传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雨林保护、雨林修复、雨林回归、林城融合、环境治理“五大行动”,人居环境、饮用水安全、“两污”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

(稿件来源: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事务局供稿)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weinxin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