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双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涧河社区挂牌成立于2016年6月。自成立起,涧河社区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从小处落实,在细节处发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共建共筑 唱出民族团结同心歌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是你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激昂的歌声中饱含着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是社区石榴籽文艺队队员们共同的心声。
这支石榴籽文艺队,由来自涧河社区的19个不同民族的居民组成,共有队员120多人,其中年纪最大的年逾75岁。石榴籽文艺队不仅在社区内开展活动,还积极“走出去”,多次前往临沧、版纳等地开展联谊表演活动,对民族团结进行宣传。石榴籽文艺队的组建,是涧河社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有力举措。
除成立文艺队外,涧河社区还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抓实精神家园构建。同时,建立了健康小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侨胞之家、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民族文化活动室、民族图书阅览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以及少数民族服务窗口“两站三家三室一窗口”阵地,努力将小区打造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解忧济困 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
“一个人生来便不是只为自己活着,还为祖国,为家乡,为身边的鸟兽虫鱼。”这是涧河社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区举办的活动中写下的一句话,言语之中饱含着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
涧河社区每年都对考上大学的社区学子进行奖励,至今已奖励少数民族大学生189名。这不仅是对勤学好学的奖励,更是在少数民族学子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通过这样的形式,涧河社区促进社区各民族群众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不仅如此,涧河社区更以志愿服务队为纽带,搭建红十字会和社区志愿者“爱心驿站”、涧河“爱心资金”平台,开展“1+14”联建、扶贫助困等多种活动,并先后筹集爱心资金28万元,激励上进困难户280户,让社区里的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让社区各族群众相邻相伴、相近相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服务社区 写好民族团结新篇章
为更好地抓实人文关爱、强化民生保障、凝聚民族文化,涧河社区以创新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成立了“少数民族大妈管街队”。
“通常,我们会在街上巡逻,看到有乱扔垃圾的,就带头拾捡垃圾、打扫卫生;有占道经营的,就给他讲解相关规定规章、进行劝说……”54岁的杨秀平是“大妈管街队”的一员,据她介绍,“大妈管街队”由5名群众中威望和信任指数较高的少数民族妇女组成,她们奔走街头,协助管理好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以及街道秩序,“身为管街队的一员,我感到十分光荣,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要以身作则,柔性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大妈管街队”的建立,是涧河社区探索出的基层组织服务社区各族群众的特色道路。在此基础上,涧河社区还以网格管理为基础,实施网格管理片区34个,聘任网格员16名。至今为止,“大妈管街队”累计调解纠纷矛盾15件,调解满意率达100%,有效解决了基层出现的各类矛盾,令社区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共同走向幸福美满新生活。
几年来,涧河社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为社区各族群众建立了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做出了贡献。
(来源:云南网,南涧县创建办供图)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