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少数民族合唱团排演
昭通市昭阳区文渊社区位于昭通中心城市腹心,管理和服务5条街道13个居民小组。“这个社区,属典型的城中村。”这是当地人对它的评价。提起“城中村”,人们想到的就是低矮的破屋、狭窄的户间道、零乱的摊点,然而文渊社区却不是这样。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已经变成一个面貌一新的社区。
▲关爱孤寡老人
文渊社区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社区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协调发展,全社区呈现出了社会稳定、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的喜人局面。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区民宗局下拨20万元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创建经费用于社区开展民族团结创建的各项活动,在社区形成了“民族部门作指导、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成员主动抓” 的良好局面。
二、成立社区“两委一站”工作模式。 一是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以来,创建工作小组将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站相结合,确定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社任和服务站站长具体分管的“两委一站”工作模式;二是根据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三是为认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工作,成立了少数民族监督检查小组,制定《少数民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及推进。
三、积极开展群众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先后成立“文渊社区民族爱心班”、少数民族舞蹈队、少数民族老年合唱团、少数民族青少年科普协会、少数民族宗教 学习班。
四、不断完善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完善民族宗教服务体系。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经费的支持下,建立社区少数民族事务服务站,设立“少数民族之家”,实行“一站式”服务体系, 配置办公用品并完善服务站硬件设施,为辖区少数民族提供民政、计生、医疗、就业、帮困、调解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为了确保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少数民族统计分析系统运行良好,创建工作小组已经完成辖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基础数据采集和少数民族人口基本信息录入工作;三是开展相关少数民族居民就业培训等活动。
五、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一是做好少数民族在饮食、丧葬、宗教等方面特定需求的保障工作。针对少数民族特定需求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进行摸底 排查、入户走访、询问记录、调解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街道,大事不出社区;二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自创建以来,坚决防止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事件发生,至今为止,未出现过一例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原因导致的矛盾纠纷;三是制定并实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确保外来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失地少数民族群众和社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一是定期和不定期邀请辖区内宗教场所负责人、少数民族代表开展少数民族专题工作会,积极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云南 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草案)》;二是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关心宗教界人士。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三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工作,认真化解矛盾,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综治宣传活动
七、稳步推进结对帮扶工程,积极开展社区贴近群众、联系群众的特殊优势。 一是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200余户贫困户结成对子,给贫困户在资金、信息、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各部门各爱心企业(单位)资 金帮扶共计 10 万余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实扩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今天的志愿服务队已经是社区创建活动中的主力军, 社区现有志愿者 1800余名伍活跃于各个领域,在社区创建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小到为居民换灯泡, 陪伴空巢老人,接送孩子等,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一起共创和谐社区;三是建立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服务。如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情况,主动为 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把温暖和关心主动送上门。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